宜秀區(qū)不斷提升基本民生保障水平
日期:2023-09-11 10:16:19 來源: 點擊:
今年以來,宜秀區(qū)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不斷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持續(xù)增進民生福祉。
保障標準逐年提升。為切實保障我區(qū)城鄉(xiāng)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我區(qū)逐年提高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救助供養(yǎng)和孤兒基本生活保障標準。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調整為760元/月·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調整為725元/月·人;城市特困人員基本生活財政補助標準調整為950元/月·人,農村特困人員基本生活財政補助標準調整為740元/月·人;集中養(yǎng)育孤兒基本生活保障標準調整為 1710元/月·人;社會散居孤兒基本生活保障標準調整為1300元/月·人;高齡津貼80周歲至99周歲上調為30元/月·人,100周及以上為300元/月·人;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均上調到80元/月·人。
服務機制不斷完善。一是政策更優(yōu)。進一步放開戶籍地限制,落實居住地申請臨時救助政策,提高臨時救助質效。進一步放寬對救助申請對象擁有車輛、房產、銀行存款等家庭財產方面的限制,用足用活剛性支出扣減、低保減退、收入豁免等政策。二是內容更豐。拓展社會救助服務內涵,豐富“物質+服務”的救助方式和服務內容。開展散居困難失能人員托養(yǎng)服務,為散居特困、低保、重殘家庭中有需求的失能人員提供托養(yǎng)服務。堅持“黨建+老年助餐”,提升老年助餐知曉率和滿意度。三是溝通更暢。強化社會救助職能部門信息互通共享,鞏固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成果,有效銜接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緊盯群眾的新需求、新期待,推動向“好不好”“優(yōu)不優(yōu)”轉變;落實低保操作規(guī)程等制度,在政策范圍內適度放寬準入條件,將符合條件人員及時納入低保,實現(xiàn)低保對象擴圍增效。(撰稿:余虎豹 審稿:周義法)
上一篇:宜秀區(qū)紅十字會:進應急救護知識普及培訓走進校園
下一篇:市婦聯(lián)領導到宜秀區(qū)開展幫扶走訪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