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wǎng)北京7月13日電(薄晨棣)當前,我國正處于主汛期,長江流域正遭受嚴重的洪澇災害,防汛形勢十分嚴峻。7月12日16時,鄱陽湖湖口站水位接近22.50米的保證水位,國家防總決定將防汛Ⅲ級應急響應提升至Ⅱ級。
“我們將從最不利的情況出發(fā),嚴格落實防大汛、抗大洪、搶大險、救大災的各項準備,全力做好今年的防汛抗洪和救災各項工作,最大限度的來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chǎn)的安全。”國家減災委秘書長、應急管理部副部長鄭國光在13日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
6月以來全國433條河流超警
今年3月28日入汛以來,我國南方地區(qū)汛情、災情嚴重,特別是6月以來,西南地區(qū)到長江中下游地區(qū)遭受嚴重洪澇災害。
水利部副部長葉建春在今天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今年汛情的特點,主要表現(xiàn)為四方面。一是降雨很集中。6月以來,強降雨都集中在長江、太湖等流域,累計降雨量比多年平均要多5成到1.6倍。例如江西婺源,降雨量達1966毫米,6月份以來下了北京三年的雨。
二是洪水較集中。6月以來,珠江西江、北江以及黃河上游、長江和太湖都發(fā)生了1號洪水,全國共有433條河流發(fā)生超警以上洪水,其中南方有422條。
三是長江和太湖洪水并發(fā),F(xiàn)在長江中下游干流監(jiān)利以下全線超警,中間洞庭湖還出現(xiàn)過超保,太湖現(xiàn)在也超警,接近4.45米,根據(jù)預報還將持續(xù)上漲,甚至有可能超過4.65米保證水位。
四是中小河流洪水多發(fā)重發(fā)。中小河流有397條超警,其中有100條超保,比例很高。
“我國即將進入‘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當前長江和太湖流域的形勢依然嚴峻,預計后期雨帶將會北抬,淮河等北方河流可能發(fā)生區(qū)域性較大洪水。”葉建春表示,下一步,水利部將在繼續(xù)做好南方防汛的同時,緊盯超標洪水、水庫失事和山洪災害“三大風險”,指導北方等地做好今年水旱災害防御各項工作。
全國洪澇災害受災人口同期下降7.3%
鄭國光介紹,今年入汛后,國家防總辦公室和應急管理部組織水利、自然資源、氣象、應急等部門和有關省份開展雨情、水情、汛情滾動會商和調度研判。國家防總、國家減災委先后14次啟動應急響應,共派出25個工作組,商財政部共下達11.55億元中央救災補助資金。
“入汛后,各地立即行動,認真部署,國家防總強化統(tǒng)籌協(xié)調、會商調度和督促指導,組織檢查各大流域和重點地區(qū)防汛抗旱各項準備工作,壓實各部門、各地、各環(huán)節(jié)的責任,向社會公開2278名各級防汛抗旱行政責任人的名單。其中16個省區(qū)市及31個全國重點防洪城市,由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指揮長和責任人。”鄭國光表示。
水利部聚焦超標洪水、水庫失事、山洪災害三大風險組織分析研判,科學調度水工程,共攔蓄洪水532億立方米,自然資源部強化地質災害監(jiān)測預報預警,落實群測群防各項措施,成功避讓地質災害128起,應急避險5055人,中國氣象局嚴密監(jiān)測各種災害性天氣過程,每天滾動會商天氣。6月以來,中國氣象臺連續(xù)40天發(fā)布暴雨預警。
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防汛抗洪取得階段性成效。應急管理部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入汛以來,全國洪澇災害受災人口、死亡失蹤人數(shù)、倒塌房屋數(shù)量和直接經(jīng)濟損失,與近5年同期相比,分別下降了7.3%、51.2%、69.3%和9.4%。
與1998年相比我國防洪搶險能力更強
有媒體表示,今年的洪水,是1998年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對此,葉建春回應稱,目前,鄱陽湖的部分站點水位超過1998年,長江中下游干流主要控制站點的水位低于1998年。
鄭國光認為,到目前為止,長江流域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平均多出51%,但不能簡單和1998年相比。“1998年是雨帶北抬之后又回到長江中下游,一直延續(xù)到8月下旬,持續(xù)時間非常長,長江大堤長期被水浸泡,所以當時搶險力度很大。”
鄭國光表示,1998年之后,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水利工程建設,國家防總在指揮調度方面的機制也逐步完善,所以和1998年相比,我國的防洪搶險能力更強。
從氣象角度來說,目前出現(xiàn)與1998年相似的持續(xù)兩個月集中降水的可能性不大。根據(jù)氣象預報,未來雨帶會北抬,影響我國北方地區(qū)。
妥善做好災后救助 防止因災致貧
每年7至8月都是我國防汛最關鍵的時期。鄭國光表示,當前,防汛抗洪重點主要有四方面:一是全力做好長江中下游和太湖流域洪水的防御,千方百計確保長江干流和主要支流堤防,太湖大堤不出問題,確保大中型水庫的安全。二是要提前做好淮海、海河、松遼、黃河流域防御大洪水的準備,落實防大汛、抗大洪、搶大險、救大災各項準備。三是防范西南、華南、東南、西北、華北等地局地強降雨可能引發(fā)的中小河流洪水、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災害,避免群死群傷。四是要做好東南、華南沿海臺風防御工作,防范強臺風、暴雨和高潮可能造成的疊加災害。
鄭國光表示,下一階段將從四方面抓好防汛抗洪工作。第一,要壓實防汛責任。各級領導干部和防汛行政責任人都要深入一線靠前指揮,特別是抓實落細縣、鄉(xiāng)、村基層一線人員的責任和措施。
第二,盯緊薄弱環(huán)節(jié),做好中小河流洪水、山洪、滑坡泥石流以及城市內(nèi)澇等災害的防范,及時發(fā)布暴雨、洪水、地質災害的預報預警信息,提前轉移危險區(qū)群眾。
第三,強化搶險救援。國家防總和應急管理部第一時間組織協(xié)調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央企施工力量和社會力量參與抗洪搶險。開展險情處置、水域救援、搜救解困、道路疏通等工作。
第四,妥善做好災后救助。及時調撥救災資金和搶險救災的物資,組織做好受災群眾的救災安置、生活救助、生產(chǎn)自救和疫情防控工作,保證受災群眾有飯吃、有干凈水喝、有安全住處、有病能及時醫(yī)治,精心謀劃并盡早開展災后恢復重建、恢復生產(chǎn)生活秩序,認真做好受災困難群眾的幫扶救助,防止因災致貧、返貧。
(責編:曹昆)
來源:人民網(wǎng)-社會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