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話民生】扶貧民生工程點亮我生活的希望
日期:2017-10-11 15:09:51 來源: 點擊:
我叫潘敏,是桃元社區(qū)砂塘組貧困戶潘子幟的女兒,現在是安慶職業(yè)技術學校一年級的學生,我的家就住在桃元社區(qū)里一座的農家小院里,在這里,我和我的父母還有姐姐,過著清貧簡單但又溫馨的生活。然而現在擁有的這一切,如果換成兩年前,我是完全不敢想象的。
我的父親早年在社區(qū)附近一家小有名氣的水泥廠里干活,一家人就住在一個廢棄的舊廠房。2001年,水泥廠倒閉,父親失業(yè),母親身體不好,家里失去了穩(wěn)定的收入來源,一家人只能靠父親打一些零工維持開支。到2015年的時候,老家周邊的鄰居搬的搬,拆的拆,只剩下我們一家四口人還住在那個破敗的危房里。在那個家,“外面下大雨,家里下小雨”真不是調侃和夸張,而且老房子不通自來水,交通也很麻煩。2016年夏天,一場暴雨讓那個家徹底沒法住了,雖然我們暫時被安置在附近的學校里,但想到接下來的生活,父親都愁白了頭。
就在我們一家人一籌莫展的時候,社區(qū)領導為我們帶來了一個好消息。經過多次奔走對接,社區(qū)通過產權置換的方式獲得了桃元小學新華分校舊址的土地產權,廢棄的學校經過社區(qū)的翻修蛻變?yōu)橐蛔鶞剀暗霓r家小院,社區(qū)將這個小院無償提供給我們一家居住。當年9月份,我們徹底告別了那個居住了幾十年的老房子,搬進了新家。為了讓周邊的居民能夠接受我們,社區(qū)工作人員還一家一家地做工作,搬家以后,周邊的鄰居對我們很好,還為我們捐了很多家具,我們發(fā)自內心地感謝他們。
然而社區(qū)對我們幫助還不限于此,今年,社區(qū)將我們家的低保提了檔,每個月全家有一千多元過日子,有了這個保障,我們一家人生活上的困難就已經基本解決了;我的父母身體不好,得益于今年政府實施的健康扶貧政策,現在他們看病吃藥已經不怎么花錢了,特別是媽媽,她患有糖尿病,需要長期服藥,得益于“180”政策,媽媽現在基本都是免費拿藥用藥;姐姐今年上學路上摔跤致胳膊骨折,由于是意外受傷,不在“351”政策范圍內,社區(qū)在其支付了2300元的醫(yī)藥費的基礎上又墊付了后續(xù)治療費1萬余元;由于父母不能干重活,社區(qū)領導為我們家送來了十幾只雞讓我們養(yǎng),此外,社區(qū)還幫我們還申請了30只鵝苗交由企業(yè)代養(yǎng),預計這兩項加起來能為我們家增加1000余元的收入;兩個月的暑假,社區(qū)安排我服務于公益性崗位,通過自己的勞動,開學前我領到了2000元的公益崗位工資;為了讓我放下包袱安心讀書,社區(qū)和大龍山鎮(zhèn)的領導還主動為我對接學校,讓我享受到了教育扶貧雨露計劃,每學期我能領取到1500元的教育資助;9月份,我家又領到了產業(yè)扶貧小額信貸分紅金5000元,這些政策讓我對我家的脫貧越來越有信心,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希望。
我和姐姐現在還很年輕,能為家里做的事情非常有限,我要感謝國家大力實施的扶貧民生工程,也要感謝身邊這些好心人,在我們最困難最無助的時候雪中送炭,點亮了我們一家生活的希望。我也明白,要徹底擺脫貧困,還要不斷地學習知識,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創(chuàng)造財富。無論多難,我也會堅持把書讀好,等自己羽翼豐滿了,再來回報父母、社會和國家。
(桃元社區(qū)潘敏口述,李賢文、李匯慧整理)
上一篇:[安慶晚報] 1300余名教師 利用課余時間 推進志愿服務
下一篇:宜秀區(qū):發(fā)揮在職黨員作用 提升社區(qū)文明創(chuàng)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