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貶值空間均不大
“本輪人民幣升值主要來自于中國經濟增長相對其他經濟體超預期,同時美國經濟相對走弱。”華融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戈認為,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長超預期,帶動近兩個月的人民幣升值。
中國民生銀行(8.290, -0.04, -0.48%)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此階段人民幣升值也與5月央行推出逆周期因子有關。
不過,此前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在連續(xù)11天上漲之后,連續(xù)兩日出現(xiàn)回落。伍戈表示,下半年中國經濟進入平穩(wěn)震蕩,預計難以實現(xiàn)超預期反彈。市場預期跟隨高頻、低頻數(shù)據(jù),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當下市場預期進入多空平衡狀態(tài),難以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升值。中長期來看,人民幣繼續(xù)升值的空間有限。
溫彬認為,人民幣匯率繼續(xù)升值趨勢可能減弱。未來四個月,人民幣匯率是繼續(xù)向上還是向下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方正證券(8.910, -0.06, -0.67%)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認為,人民幣匯率走勢要分期限來看。短期來看,人民幣匯率將雙向波動,大幅升貶值的空間均不大,雙向波動符合中美兩國經濟基本面。從中期看,人民幣有升值的基礎。中國經濟新周期將持續(xù)提升企業(yè)盈利、促使股市呈現(xiàn)結構性牛市、提升人民幣資產吸引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xù)推進,傳統(tǒng)行業(yè)通過去產能提升規(guī)模經濟,新興行業(yè)通過創(chuàng)新發(fā)展孕育新增長點,改革紅利逐步釋放,全要素生產率不斷提高。
完善匯率形成機制
溫彬表示,未來將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
對于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陸磊表示,未來匯率將更具彈性,完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方向不會改變,將堅持優(yōu)化“收盤匯率+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形成機制。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世界經濟學會會長余永定表示,當前經濟形勢的好轉為我國完成“8·11匯改”未完成的目標提供了有利機會窗口。建議有關部門抓住機會,盡快落實“深化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要求,實現(xiàn)匯率制度由“類爬行釘住”到“浮動”的轉變。
業(yè)內人士表示,按央行算法,中國匯率市場化改革從1994年開始,20多年時間共進行了6次較重大政策調整,人民幣匯率浮動區(qū)間從1994年的千分之三擴大到2014年的百分之二。只要中國繼續(xù)向一個開放經濟體發(fā)展,就必然堅持市場化匯率改革方向。
陸磊表示,對于接下來匯改的方向,“打開的窗戶不會再關上”。
民生證券研究院院長管清友指出,對于過渡機制的退出和匯改的推進需要思考。當前機制在特定情況下會循環(huán)放大預期,需合理解決。非美貨幣的變動全部落實到中美匯率上,可能存在一定價格扭曲。
人民幣國際化展望
陸磊認為,未來理想的人民幣全球市場應是統(tǒng)一的,只是因為時差原因在不同市場交易,不會形成離岸價格和在岸價格的差異以及套利型的跨境資金流動。“真正的人民幣國際化是提高人民幣的國際接受程度。”對外經貿大學校長助理丁志杰表示,著力點應該是使用金融手段,中國以人民幣對外提供儲蓄和投資,用金融債務和資本債務的渠道實現(xiàn)回流,穩(wěn)步推進。中國應當儲備一套對資本流入管理的政策措施。需要注意的是,管理不等于管制。
陸磊表示,未來會有更多市場參與主體進入我國貨幣、債券、資本市場。當前中國金融體系的特點是“新興加轉軌”,由于開放不足,規(guī)則尚無法完全與國際接軌。如果能有更多中資主體走出去、有更多外資主體進入中國市場,“散戶+羊群”的行為特征有望得到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