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橋鎮(zhèn):安置點里二三事
日期:2016-07-18 11:29:50 來源: 點擊:
無微不至的老大姐——
從7月2日楊橋鎮(zhèn)第一個被安置對象入住開始,楊橋鎮(zhèn)民政辦主任余月容就在螺山小學安置點扎下了根——安置點成了她臨時的家,她成了安置點的家長。
螺山小學集中安置受災群眾150余人,作為安置點的負責人,既要負責安置人員吃喝拉撒睡,還要負責救災物資接收發(fā)放。安置點的13個房間住得非常滿,安置之初工作人員與群眾們十幾個人住在一起,等工作人員忙到兩三點鐘睡下了,老太太們卻睡醒了開始嘮嗑了,大家每天能睡眠的時間非常少,但余大姐依然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燒水、擇菜、煮粥,在學校臨時食堂里已經(jīng)忙開了!
安置點里有對老夫婦,老爹92歲,老太83歲,余月容每天都要到教室里多看他們幾次,為了他們有個更舒適的居住環(huán)境,她向領導極力建議把老人家安置到更舒適螺山敬老院,看著兩位老人高高興興的住下來,余月容說:“今晚我終于睡個安穩(wěn)覺了”,可是第二天還是放心不下,電話過去詢問老人家在那邊吃住及身體情況,并叮囑敬老院負責人要像對待自己的父母一樣服侍好關心好兩位老人,缺什么用什么就到安置點來領取。
安置點里居住大多數(shù)都是老年人,說起和老人們的相處之道,余大姐說:“都說老小孩嘛,你就得像對小孩子一樣,連哄帶勸,還要常和他們談心、拉家常,把每個人的脾氣稟性就都摸清了,就能個性化特色服務了!”
雖然余大姐已經(jīng)53歲了,但她一直堅守在自己的崗位,每每工作36個小時才能回家洗一次澡,面對安置點繁雜的工作,她每天都是勤勤懇懇、扎扎實實做好每一件事,盡心盡力為大家服務,取得了領導和同志們的信任,獲得了安置點群眾的一致好評。
她不僅是一位工作嚴肅認真,一絲不茍的民政辦好主任,更是一位對群眾熱情、關愛的好大姐,一個將入黨誓言寫進安置點生活中每一天的好黨員。
默默奉獻的大叔——
螺山小學安置點里,有一個瘦削的身影,不論在風雨中還是在烈陽下,無時無刻的在忙碌著,分不清是雨水還是汗水濕透了他的衣背,多天來大家只見其身不聞其聲,直到我們的工作人員中有位同志發(fā)出贊嘆:“安置點請來的這位小工真是大大的給力啊,最苦最重的活他總是第一個搶著做”,才得以知道這位給力的“小工”是我們楊橋鎮(zhèn)集體資產(chǎn)管理辦公室金云同志。
從安置點成立之時起,金云同志一直和災民同住在簡陋的教室里,為了大家居住的環(huán)境舒適一點,他清掃教室、清洗課桌、拼桌椅做成簡易的床,替安置的老人鋪被子,一直忙碌到半夜,有人勸他早點休息,他說:“今晚肯定是不能睡了,大家都是匆匆而來,指不定還有很多需求呢!”,夜已深,昏暗的燈光下,他一直在校園的各個角落忙碌著——查看各個教室門窗是否關好,有無點上蚊香,當有群眾反映被蚊蟲叮咬,他馬上三步并做兩步的送來了蚊香、滅蚊器和花露水。安置點的第一夜,他的不眠,換來群眾們睡得香甜。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隨著救災物資涌往安置點,無論是大米還是折疊床,只要聽到貨車開來的聲音,他總是放下手頭的事情,第一個沖在前面揀重的扛,100多張床都是他扛進樓上樓下的教室,安裝好,擺放好,累到他吃飯時悄悄的捶打著自己腰背,卻無一句怨言,為每個窗戶訂上窗紗,為每間教室裝上落地扇……在安置點的每個角落,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卻很少聽到他的言語,問他累不累,讓他喝口水,他總是笑著擺擺手。
看著皮膚已經(jīng)曬得黝黑,略顯疲憊的金云大叔,不由得心生敬佩,金云同志——一個在安置點默默奉獻的大叔,一個在平凡崗位上做著不平凡事的普通鎮(zhèn)直機關干部,在安置點的十來天,他夜以繼日、默默無聞的為安置點的每位群眾做著點滴小事,把群眾的滿意當做自己的工作標桿。
盡職盡責的第一書記——
6月末以來的持續(xù)強降雨,致使螺山村的兩大堤壩水位超警戒線,抗洪搶險形勢異常嚴峻。該村的第一書記金玲同志第一時間組織召開緊急會議安排部署相關工作,迅速啟動抗災應急預案,成立了由20名黨員組成的“抗洪搶險突擊隊”。
金玲是宜秀區(qū)財政局下派到螺山村任職的第一書記,在防汛期間一直駐守在抗洪第一線,身先士卒,和突擊隊員一起上壩堤,下圩埂,不僅用她瘦弱的肩膀與同志們一起抬沙包,扛搶險物資,還一趟趟的把食物、水送到一線,確保在防汛的一線后勤工作得到保障,且每天夜晚同防汛值班人員上堤查看險情,做到“手到、心到、眼到、腳到”,從不放過任何一個疑點、任何一個險段,并將巡堤情況做詳實記錄,夜間與同志們一起到轉(zhuǎn)移村民家中摸底排查,確保“不缺一戶、不漏一人、不留死角”。
7月2日螺山村和破罡湖社區(qū)的147名受災群眾轉(zhuǎn)移至螺山小學安置,金玲堅持與安置點的群眾們同吃同住,及時了解他們的個人家庭情況及當前生活狀況,同老百姓促膝長談,關心他們的需求,鼓勵群眾積極開展生產(chǎn)自救。對受災群眾噓寒問暖的身影出現(xiàn)在各個角落,她總是微笑著說:“其實,和老人們在一起就是細心、開心加關心,看著每位老人都高高興興的,我心里也特別幸福。”
自強降雨以來,金玲24小時堅守在崗位上,已經(jīng)是連續(xù)多日沒有回家了,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她的身影,她將群眾的事情當做自己的事情,盡心盡力,以全局為重、以使命為重、以災區(qū)人民為重,真真做到了巾幗不讓須眉,彰顯出一名黨員的率先垂范作用。(儲彩琴)
上一篇:大橋街道:抗洪救災在行動 衛(wèi)生防疫保健康
下一篇:愛心志愿者為江堤一線值守人員義務理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