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紀念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這是白建軍中將、田中中將、陳東中將、吳國華中將、潘昌杰中將(自左至右)率領裝備方隊接受檢閱。新華社記者 王頌/攝
9月3日上午,54歲的陶炳蘭少將駕駛戰(zhàn)鷹懸掛巨幅國旗第一個飛過天安門,揭開了勝利日大閱兵的序幕。
在第27集團軍副政委李崗少將率領下,武警國賓護衛(wèi)隊以“國禮”護衛(wèi)抗戰(zhàn)老同志乘車方隊,接受全場致敬。10個抗戰(zhàn)英模部隊方隊依次通過天安門,每個方隊的領隊都是兩名現(xiàn)役少將。之后亮相的27個裝備方隊也全部由軍以上領導干部擔任領隊,走在最前面的白建軍、田中、陳東、吳國華和潘昌杰五位中將分別來自陸、海、空、二炮和武警部隊?哲姼彼玖顔T鄭群良中將率領空中梯隊受閱。駕駛殲-10A殲擊機的沈陽軍區(qū)空軍參謀長常丁求少將48歲,是將軍領隊中最年輕的一位。
56位中將、少將率領1.2萬余名官兵、500多件裝備、近200架飛機受閱,這在共和國閱兵史上是第一次。
學歷高經(jīng)歷全是共同關鍵詞
“將軍擔任領隊參閱,體現(xiàn)了高級將領聽黨指揮、率先垂范、帶兵打仗的能力和作風,對部隊全面建設也是很好的引領和示范。”閱兵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總參作戰(zhàn)部副部長曲睿說。
曲睿介紹說,擔任將軍領隊的必須是現(xiàn)役將軍,必須是本方隊所在部隊的指揮員或者上一級部隊的指揮員。
記者發(fā)現(xiàn),56位將軍來自全軍各大軍區(qū)、各軍兵種,既有軍事主官,也有政工干部,還有技術型高級軍事干部;既有作戰(zhàn)部隊的高級指揮員,也有總部機關負責人;學歷高、經(jīng)歷全、年富力強、執(zhí)行大項任務多,是他們共同的關鍵詞。
將軍領隊中,60%為“60后”,其中徒步方隊20名領隊中的19位出生于1960年至1965年之間。他們都是在改革開放前后參軍入伍,全部擁有本科以上學歷,不少還獲得了碩士或博士學位。他們幾乎都率部參加過軍事演習、搶險救災、維和護航等急難險重任務。
“執(zhí)行出海任務越多,越能感受到祖國的強大和我們自身的成長。”艦空導彈方隊領隊、海軍東海艦隊副參謀長黃新建少將2014年率隊連續(xù)出海213天,出色完成了赴亞丁灣、索馬里海域第17批護航任務。
在黃新建看來,駕駛戰(zhàn)艦駛向深藍和帶領戰(zhàn)車接受檢閱沒有區(qū)別。“閱兵和打仗一樣,都需要率領部隊以最高標準完成使命。”
將軍在訓練場上就是一面旗幟
“將軍在訓練場上就是一面旗幟。”閱兵聯(lián)合指揮部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北京軍區(qū)副參謀長王舜說,“將軍們忘記了自己的職務,忘記了自己的年齡,忘記了自己的傷痛,和受閱官兵一起訓練、一起生活、一個盤子夾菜。”
從5月份帶隊進駐京郊閱兵訓練基地起,第39集團軍副軍長孫永波從未離開過。
“都50多歲的人了,沒有像他這么拼的!”戰(zhàn)士汪明欽說。
孫永波比汪明欽大36歲。高強度訓練一度讓小汪有些吃不消,而他發(fā)現(xiàn),比他父親還要年長的集團軍首長卻全程跟班訓練,不言苦累。
第39集團軍前身是陜北紅軍部隊,抗戰(zhàn)中戰(zhàn)功卓著。“我從戰(zhàn)士成長為將軍,如今又回歸到一名戰(zhàn)士。”孫永波說,能作為老紅軍部隊的代表接受檢閱,是莫大的榮耀。
“多了朝氣、少了暮氣,多了銳氣、少了惰氣,多了兵氣、少了官氣。”武警北京總隊副政委孟鳴少將這樣總結自己參加閱兵訓練以來的變化。
“將軍帶頭吃苦,對部隊是無言的命令。”在徒步方隊總教練劉士胥看來,將軍和戰(zhàn)士一起摸爬滾打,成了教育引領“90后”“95后”年輕戰(zhàn)士的“動力源”,提高了青年官兵對領導干部的信任和對軍隊的敬仰。
“我們這支部隊的光榮血脈還在。”9月3日在家全程觀看閱兵的賀龍元帥之女賀曉明告訴記者,新一代共和國將軍在閱兵場展示出的良好形象和精神風貌,讓人們有理由相信,他們可以擔負起強國強軍、捍衛(wèi)和平的歷史重任,不負人民重托。
據(jù)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