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悉,BBC此前啟動了“中國化的英國學校”項目——在英國頂尖的公立學校博航特中學開設(shè)“中國實驗班”,不僅全天作息安排和中國學校相同,所有課程也都由5名中國老師來上,全程跟拍。5名中國老師需要教導50位年齡在13至14歲的英國學生,而博航特中學的其他學生則跟往常一樣,由校內(nèi)英國老師教導——一個月后,兩組學生分別進行數(shù)學、自然科學的考試,來看看哪種教學方法更有效。
來自南京的李愛云(音)老師在紀錄片中直言不諱地說:“有時候,我得控制自己的情緒,不然我就瘋了,”李老師說,“全班學生大概只有一半人在聽我講話,剩下一半人不知道在干什么。”
來自西安的自然科學老師楊君(音)說,一個女孩在課堂上突然大哭著跑出教室,原因竟然是這個女孩得知她的偶像、英國歌手澤恩·馬利克宣布退出樂隊。“在課堂上出現(xiàn)這么情緒化的舉動,實在讓人難以理解。”楊老師說,“在中國,課堂紀律根本就不是個事,但在英國,這是最大的問題。”
就連體育課也出現(xiàn)問題,兩名英國學生無法承受中國式體育課的“高強度競爭性”,居然哭了起來。
中國老師表示,這些英國學生缺乏進取心,懶散無紀律,是英國的高福利制度養(yǎng)出這群懶漢。
值得注意的背景是,英國很多學校不惜重金打出廣告,填補數(shù)學、理科這樣的核心學科教師的職位空缺。英國校長協(xié)會的調(diào)查顯示,目前有三分之二的學校招不到有資質(zhì)的教師。